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“背靠背”解心结,“面对面”守护“夕阳红”

  发布时间:2025-08-08 15:49:36


烈日当空,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息县法院执行局门口徘徊良久,汗水浸湿了花白鬓角。面对执行干警的询问,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判决书——那是他唯一能抓住的依靠。

近日,息县法院成功执结一起赡养纠纷案件,在意识到简单的强制执行根本无法缝合父女间的裂痕,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后,承办法官通过“背靠背摸底”+“面对面破冰”调解策略,成功修复破裂的亲情,让老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。

精准评估,因案施策

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执行团队迅速行动,调取案卷材料,并深入村委了解情况。原来,申请执行人李大爷行动不便,生活困顿,而被执行人其女小李并非完全缺乏支付能力。案件背后,是父女间因早年家庭矛盾产生的积怨,赡养费问题只是长久疏离家庭关系的表现。面对僵局,承办法官果断调整策略,以柔性调解为切口,尝试化解多年的隔阂,避免简单强制执行可能引发的亲情二次撕裂。

耐心“背靠背”,情法双疏导

调解初始,双方抵触情绪明显。执行团队干警分头行动,搭建沟通桥梁。一边陪伴李大爷,听他倾诉多年委屈与无奈,耐心解释法律赋予的权利与小李应尽的义务;另一边,与小李深入交谈,从法律后果到人伦亲情,以身边实例触其内心。“成年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,负有法定的、无条件的赡养扶助义务”,过往的家庭矛盾不能成为拒绝赡养的合法抗辩理由,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与法律规定的责任,必须承担起对老人晚年的照料之责。一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唤醒了子女内心深处被矛盾遮蔽的亲情与责任。

“面对面”融坚冰,亲情终回暖

在执行干警推心置腹的劝说后,双方逐渐冷静下来,开始诉说个人诉求、生活现状。小李意识到自己的确未尽到赡养义务,且已经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,表示不会再让年迈的父亲因此担忧,双方就日后的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,李大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情感的坚冰在法理与情理的暖流中逐渐消融,这起牵动人心的家庭纠纷最终迎来曙光。在承办法官主持下,小李不仅当场全额支付拖欠的赡养费,更承诺今后会按时主动履行。同时,承办法官协调村委后续关注老人生活情况,确保这份迟来的亲情承诺能真正落地生根。

案件的成功执行,不仅促使赡养费履行到位,更修复了一段濒临破碎的亲情。涉家事纠纷案件的执行,尤其是涉赡养抚养纠纷类案件,需要深刻洞察情感症结,善用调解智慧,在刚性的法律框架下注入柔性司法温度。这起案件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基层执行工作不仅是实现债权,更是维护人伦亲情、修复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。当冰冷的程序被赋予关怀的温度,执行就完成了从“结案”到“解心”的升华。

息县法院始终坚持“柔性执行”与“法理兼顾”,在依法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,注重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,用司法温情修复亲情裂痕,让每一起案件都充满人文关怀,让法律真正成为守护亲情、保障民生的温暖力量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
责任编辑:nll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11261707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